首页>中学
以青春视角,解革命初心——记第五期队校队干部骨干班暑期实践作业分享
作者:胡尔姝 来源:上海市实验学校 日期:2025-10-09200
(图片共8张)

         9月28日,第五期队校队干部骨干班培训持续推进,各班依次分享暑期红色研学实践成果。本次队校队干部骨干班暑假社会实践作业以中共一大会址及中共一大纪念馆为探索阵地,通过定制化路线设计、互动任务卡、特色讲解词等创新形式,让革命历史从课本走向现实,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代代相传。


   中三(1)班以“真理的探求与青年的使命”为核心,设计“有味道”的研学路线:先访一大会址感受历史现场,再逛纪念馆追溯精神脉络,沿时间线串联前仆后继救亡图存到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的壮阔历程。班级特别设置与历史对话环节,带领同学们在一大会址门口戴红领巾与抗战老兵合影,在 3D 场景中探寻会议转移南湖的历史细节。引导同学们在 “问、答、体验”中品味真理的甘甜。


   中三(2)班围绕“让红色历史可触摸、可感受、可思考”设计研学流程,以情感共鸣为线索串联五大站点:从圆明园浮雕感受民族苦难,在《新青年》杂志前链接青年觉醒,通过董必武的帽子理解平凡人的伟大。注重细节适配,讲解时调整语调起伏,互动任务难度贴合初中生认知,让枯燥的历史知识转化为鲜活的成长感悟。


   中三(3)班另辟蹊径,将研学焦点锁定一大会址中的纸质展品,以“翻开泛黄的纸页,探寻以往的红星”为主题,精选《新青年》《共产党宣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4 件核心展品。班级设计任务卡实现“微小展品到宏大历史”的认知跨越;改编讲解词时跳出传统时间线,以“一件展品、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精神”的递进叙事,用《共产党宣言》蘸墨汁翻译的细节,让同学们与百年前的热血青年产生深度共情。


   中三(4)班以“伟大的开篇”为主题,系统梳理一大会址与纪念馆的历史脉络:在石库门旧址还原 1921 年秘密会议场景,于现代化纪念馆中借助 A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重温砥砺前行光辉历程的百年征程。班级特别关注三大特色陈展 ——“主义的抉择”玻璃墙上的 100 份报刊、72 种版本《共产党宣言》的守护故事、油画《星火》的精神象征,更设计“数到场人数”“辨宣言版本” 等任务,让同学们在研学后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必然。


   中三(5)班创新推出“日场 + 夜场”双模式研学:日场沿“序厅→四大展厅→互动区→尾厅”动线,完成“石库门合影”“五四运动抢答”“红船初心宣誓”等任务;夜场则用手电寻找砖墙隐藏的“1921”字样,通过《申报》广告密码解码“会议转移南湖”的历史信息。班级注重团队协作,组员分工记录展品、完成任务,让红色精神从认知转化为成长动力。


   中三(6)班以 “追本溯源,体悟初心;赓续传统,信念传承”为主题,定制任务卡以及通关考核专属试卷任务卡。改编讲解词时注重通俗有趣,从鸦片战争的民族危难讲到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让同学们在完成实践任务、作答知识考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建党艰辛,树立勇担时代重任的青春信念。


   此次红色研学分享,既是初中部队校培训的重要成果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实践课。各班以青少年视角创新红色教育形式,让同学们在“走、看、听、思、做”中筑牢理想信念,明确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使命。


初审:胡尔姝


复审:程晓蕾


终审:盛  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