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2025年11月17日上午,我校高一(7)班及部分高一(6)班同学,在曹晶伟与靳雯佳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复旦大学相辉堂,共同参与了“浦江科学大师讲坛”活动,聆听了一场关于宇宙与生命的前沿科学报告。
本次讲坛特邀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剑桥大学物理学教授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担任主讲。奎洛兹教授是系外行星研究领域的开拓者。1995年,他与导师米歇尔·马约尔共同发现了人类首颗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飞马座51b。凭借这一开创性成果,两人于2019年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近年来,奎洛兹教授将研究方向拓展至类地行星探测与宇宙生命探索,通过研发新型天文设备、创新观测方法与探测算法,推动了一系列重要观测计划的实施,促成了数百颗系外行星的发现,其中包括多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性成果。
活动伊始,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致欢迎辞。他阐述了“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推动科学前沿传播、营造科学社会氛围、激发青少年科学热情方面的重要意义。随后,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吴信宝向奎洛兹教授颁授纪念证书,感谢他为推动科学思想传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奎洛兹教授以《系外行星革命及其对宇宙生命的影响》为题,带领在场师生展开了一场跨越星际的科学探索。他系统介绍了发现首颗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时所采用的视向速度法等关键技术,并生动再现了早期探索宇宙的曲折历程。通过光谱分析、大气特征观测等先进技术,科学家如今能够推断系外行星的组成成分、气候环境,甚至探寻潜在的生命信号。
在探讨生命议题时,奎洛兹教授提出了深刻见解:在已知行星系统中,DNA可能是唯一的生命路径,从细菌到人类,生命之树展现出惊人的多样性。然而面对浩瀚宇宙,地球生命或许只是众多生命形式之一,人类对生命的认知仍然有限。他特别鼓励在场同学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心,因为“未来我们或在宇宙各角落发现生命迹象,而这需要我们首先让好奇心触及宇宙的每个角落”。
互动环节堪称整场活动的 “高潮”。同学们难掩心中好奇,踊跃举手提问,问题涵盖系外行星生命基础、主星与行星类型关联、大型望远镜应用、行星光谱观测、类似太阳系的行星系统探索等多个专业方向,还涉及科研使命、宗教观念、科研领域选择等个人与思想层面的探讨。奎洛兹教授耐心倾听每一个问题,结合科学原理与研究实践逐一细致解答,更反复叮嘱年轻人:“一定要保持对未知世界的热情与好奇心,这是科学探索的起点,追随内心热爱,才能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
奎洛兹教授的讲座兼具硬核的科学知识、前瞻性的思考与满满的启发。走出相辉堂,同学们纷纷表示,看清了宇宙的广阔,更在心里种下了探索未知、勇攀科学高峰的种子,这份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终将成为未来前行的动力。
撰稿:高一7 康峻诚
初审:曹晶伟
复审:张勇男
终审:朱 琳